
市中医院专家开展义教活动,向市民科普骨质疏松及脆性骨折防治管理相关知识。
通讯员供图
75岁的刘阿姨弯腰提了一袋菜后便感觉腰背部疼痛,起床或转身都困难。昨天,她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腰椎压缩骨折,骨密度检查提示严重骨质疏松。
69岁的林阿姨这1年多来反复腰酸乏力。前几天到医院做骨密度检查,检查结果提示:腰椎骨密度-3.9。经过抗骨质疏松治疗后,林阿姨腰痛乏力的症状才逐步消失。
据了解,像刘阿姨这样搬抬重物,甚至咳嗽、打喷嚏都能导致的骨折,就是因为自身骨质疏松导致的脆性骨折。这类病人平时没有不舒服,骨质疏松到达一定程度后轻微外力就能诱发骨折。许多患者往往在发生骨折(如髋部、椎体或腕部骨折)后才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而像林阿姨这样腰背疼痛乏力,身高缓慢下降也是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还有部分病人完全没有症状,但可能有身高的缓慢下降,部分老年人将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等现象视为“正常的衰老过程”,没有意识到这是骨质疏松的征兆,从而延误就医。
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约为19.2%,其中女性为32.1%,男性为6.0%。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更是达到32.0%,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10.7%。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估算,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其中女性约7000万。
中山市是广东省乃至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在中山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可推算出骨质疏松症实际患病人数相当庞大。“中山地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且隐匿,受本地居民避晒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知晓率低、诊断率低、骨折风险高等特点。”专科医生分析数据后指出。
专科医生还表示,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但它确实在某些人群中更为常见。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其骨骼的代谢和重建能力会随年龄增长而自然下降。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骨量快速流失,患病率远高于男性。此外父母曾有骨质疏松症或轻微碰撞后发生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其子女患病风险会增高。
市中医院骨一科副主任、骨病区主任周兴茂提醒,所有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以及有骨折风险因素的绝经后女性和50-69岁男性,应主动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如果确诊,生活管理的目标转变为“延缓骨量流失、预防骨折、缓解疼痛、维持生活质量”。
记者 林燕英 通讯员 黄琳 曾志杰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