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厌学的孩子何时能返校?
医生:家长先放下焦虑解开心结
发布时间:2025-08-27 来源:中山日报


   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医生接诊前来咨询的患者。见习记者 盖刘宝 摄

“孩子什么时候能回学校读书?”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厌学综合干预中心”,这几乎是每个家长最关切的问题。对此,医生们的建议是:别急于求成。某种程度上,家长先放下焦虑,试着放慢步伐,孩子会更早更好地重返校园。

■专家:从四方面判定是否达到复学标准

随着暑假即将结束,不少因抑郁、双相等心理疾病休学的儿童青少年开始为复学做准备。然而,面对复学的压力,不少孩子和家长都感到迷茫和不安。“每个来到这里的家长,最急切的核心诉求就是希望孩子能尽快回到学校。”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主任任衍镇说。

小A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因抑郁休学一年后,他对即将到来的复学感到害怕和担忧。心慌、胸闷的症状时常出现,他不断问自己:“我真的准备好上学了吗?”“如果复学失败,我该怎么办?”“上学后成绩追不上那不是完了?”“去到新的班级,交不到朋友,我的日子该怎么过?”小A的父母也十分担忧,“万一小A又不上学,以后该怎么办!”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陈施雅表示,家长在孩子复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建议家长利用休学时间,让孩子积极接受规范诊疗,保持规律、系统的心理干预,及时评估孩子的情绪症状并调整治疗方案。“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孩子消除对疾病的羞耻感,还能提升他们对自我和社交的认知,为复学打下良好基础。”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达到了复学标准?陈施雅表示,这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评估,主要从四个方面考量:一是拥有稳定的情绪和正常的心理状态;二是不会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风险;三是能配合规范治疗;四是可以做到有规律地生活。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需求

面对复学难题,家长可以怎么帮助孩子?长期和厌学的孩子打交道,受访医生普遍认为,首先,家长需要缓解自身的紧张焦虑,适当降低预期。复学是一个复杂困难的过程,心理治疗师非常理解家长希望孩子的学习和家庭生活能回归正轨的心情,若家长仅关注孩子能不能上学,反而会不断扩大自身的焦虑,也会让孩子再次陷入“不被理解”“无人关心”的痛苦漩涡中。

孩子厌学、拒学不是朝夕之间的事,要让孩子返校不能急于求成。家长要尽量放平心态,并学会合理表达和调节,适当降低预期,为孩子提供稳定支持,避免负面情绪传递增加孩子压力。某种程度上,家长放下焦虑,孩子才能走回学校。

其次,家长要充分看到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心理诉求,试着接纳孩子,尝试去理解、支持孩子。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去看看“复学”这座大山背后是什么,充分了解此时孩子的想法和状态,别将手机游戏看作“洪荒猛兽”,试着问问他游戏中的角色、怎么升级、看的视频有什么吸引的地方,通过孩子的兴趣爱好关注其内在情绪和感受。

记者了解到,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返校并不会如父母设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复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波折,有情绪和行为的反复。医生建议,当孩子完成治疗和自我调适后,可以让孩子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循序渐进地复学。例如,一开始先制定一份居家作息时间表,和孩子一起安排休息、娱乐、学习、外出等事项;等情绪和心态有所平复后,可以每天先上半天学,适应后再过渡到全天在学校上学。

记者 杨健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