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急性重型喉炎致昏迷,火炬人医上演生死救援!
发布时间:2025-06-27 来源: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

在与死神较量的“战场”上

分秒必争就是生命的希望

就在上周

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ICU上演了一场生死救援

一名患者因急性重型喉炎

引发喉头水肿

致气道梗阻、声门闭锁

昏迷入院

ICU团队立即启动急救,环甲膜穿刺、急诊气切迅速展开。凭借专业功底与高效协作,数分钟内成功打通生命通道。

机械通气24小时后,纤支镜检查显示患者喉部肿胀严重,声门仍无法观察。

但在ICU团队精心救治下

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目前已清醒转入普通科室

此次抢救,彰显了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ICU团队危急重症救治的硬核实力,也体现医院多学科协作急救体系的高效。他们是生命通道的“极速建造者”,从容背后,是无数次演练与经验积累的专业底气。

科普时间

什么是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好发于冬春季节,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累及声门区及其周围的喉部组织,炎症导致喉部黏膜充血、肿胀,从而影响喉部的正常功能。

急性喉炎的发病原因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是急性喉炎最常见的病因,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喉部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通常通过飞沫传播,当我们接触到感染源后,就有可能被感染。

⭕用声过度: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长时间唱歌等过度用声行为,会使喉部肌肉疲劳,声带受损,导致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引发急性喉炎。教师、歌手、销售人员等职业人群,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用声,是急性喉炎的高发人群。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会对喉部黏膜造成直接刺激和损害,降低喉部的抵抗力,增加急性喉炎的发病风险。此外,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会对喉部黏膜产生不良影响,容易诱发炎症。

⭕过敏因素: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到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喉部黏膜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充血、水肿,引发急性喉炎。这种情况下,患者除了有喉炎的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等。

⭕其他因素:受凉、过度疲劳、空气污染、有害气体刺激等,都可能使身体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急性喉炎。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也可能影响喉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急性喉炎的发病几率。

急性喉炎的临床症状

01声音嘶哑

这是急性喉炎最主要的症状,患者的声音会变得粗糙、低沉,严重时甚至完全失音。声音嘶哑的程度因炎症的轻重而异,轻者可能只是发声时稍有变化,重者则无法正常发声,严重影响日常交流。

02喉部疼痛

患者常感觉喉部不适、干燥,有异物感,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疼痛症状,尤其在发声及吞咽时疼痛加剧。疼痛程度不一,轻者可能只是轻微的刺痛,重者则可能难以忍受,影响进食和休息。

03咳嗽咳痰

炎症刺激喉部黏膜,会引起咳嗽反射。初期咳嗽多为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咳出少量黏痰。若合并细菌感染,痰液可能会变为脓性。

04呼吸困难

这是急性喉炎较为严重的症状,多发生于小儿患者。由于小儿喉部组织疏松,喉腔狭小,一旦发生炎症,喉部黏膜肿胀,容易导致喉腔狭窄,进而引起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喉鸣音,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急性喉炎的预防措施

1.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尤其是在季节交替和寒冷天气时,要特别注意喉部的保暖,可佩戴围巾等。

2.合理用声: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长时间唱歌等过度用声行为。如需长时间讲话,应适当休息,多喝水,保持喉部湿润。对于职业用声人群,应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定期进行喉部检查和保养。

3.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少对喉部黏膜的刺激。保持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4.避免过敏原:过敏体质的人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时间,保持室内清洁以减少尘螨等。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和窗帘,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