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频道
农村“剩男”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02-29 来源:中山商报
    “不干媒婆的人想象不到女孩稀缺到什么程度”,豫东韩朱岗村媒人邓孟兴说,一个女孩过年期间一天见十几个男孩并不新鲜。媒体报道指出,20多年来,市场经济发育,城市化进程推进,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所有的这些因素交织影响着中国的性别失衡问题。作为一个曾高度城乡二元化的国家,其“婚姻挤压”更多地挤向了边远、贫困地区,数千万“剩男”的婚恋难题正引发更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春节期间甚嚣于媒体之上的返乡记录中,中国性别失衡引发的农村剩男问题,无疑是最难解的问题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而在过去,这个比例曾一度高于120,是世界上最悬殊的出生性别比例之一。据人口学者推算,这30年间出生的男性比女性多出大约3600万。

    “婚姻挤压”并不是公平地分散于社会各阶层之中,它只在更边远、更贫困的地区愈演愈烈。面对“婚姻挤压”的现状,我们或许可以去反思导致这样一种现状的历史原因,譬如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市场化、城市化和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复合影响等。但是对于那已出现的、多达数千万的农村单身人口而言,反思已无意义,他们已是回避不了的现实。

    “婚姻挤压”是得到了正视的危机吗?即便到了今天,“婚姻挤压”的显性效果已现,学者们忧心忡忡,可是谁也不知道它还将带来怎样的破坏性。并不是说长期单身者必然造成犯罪与暴力,但作为一个事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莉娜·埃德伦德开展的一项研究曾指出,在1988-2004年,中国的性别比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暴力犯罪和盗窃罪的比率会上升6到7个百分点。

    性别失衡以及农村剩男尽管成为了一个多年来被舆论关注、为学界所焦虑的现实,但在政府治理以及社会参与层面,却又一直是作为一个未曾真正得到应对并重视的问题。

    在公共政策以及政府决策方面,对于这一问题的呼应与行动,也是比较少的。与此同时,尽管“重男轻女”这种纯属民间的生育观念同样对性别失衡 “功不可没”,但政府在消减这种观念或引导正确的人口观方面,效果并不明显。比如传统“养儿防老”思维,正是因为人们无法从政府那里得到保障与信心,所以这种思维方式才会继续大行其道。此外,当然也包括一直没打破的城乡二元以及农村脱贫的问题等。

    面对数千万遭受“婚姻挤压”的农村剩男危机,我们真的准备在应对了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