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频道
人人都可成为改变家乡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6-02-29 来源:中山商报
    春节期间,“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的话题刷爆朋友圈,接着,各种“返乡体”文章见诸报端和网络,引发全民大吐槽;有些媒体要求员工写返乡观察文章,但那篇发表在财经杂志微信号的题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的文章被证实为虚构杜撰,而这也成为新闻的组成部分。总之,“返乡体”文章足足占据了近期热点新闻良久。

    一个话题引发全民吐槽,笔者认为,虽然始作俑者的“上海姑娘事件”被证实为假新闻。话题热议的背后,一方面是由于低门槛、参与度高,人人有话说,另一方面反映的是社会现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人员大迁徙,让很多人走出家乡,在异乡打拼,回不去的故乡成为这代人留存心底淡淡的忧伤,也许随着这代人的下一代、再下一代成为城市原住民后,这个话题才会慢慢失去它的热度。

    无论是否有记者因为情感蒙蔽了客观理性的触觉,无论他们笔下的故乡是否在凋敝,乡村社会确实正发生着巨变,乡土社会正受着来自人口变动、市场经济、城镇化等带来的冲击。每个人的家乡都值得珍重,每个人都有书写家乡的权利,因为热爱所以关注。

    关注容易,书写容易,难的是行动。

    有个段子说,新年一过,村子里的翠花、富强、建国们返回了北上广深,摇身一变,成为写字楼中的Rachel、Joy、David。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你,真的愿意回乡村,或是那个大街小巷放着“凤凰传奇”的四五线小城吗?如果在乡村和小城无法获得与大城市生活媲美的高质量生活,你愿意回来吗?

    我们无从在道德上要求人们这样做或那样做,但笔者佩服那些正在行动的人,比如本报记者谢琼返回潮州结识的一帮 “听潮”年轻人。这场别开生面的潮汕版TED演讲分享会,吸引了来自汕潮揭三市的1000多名年轻人参与,大家用潮汕方言再次触发和故乡的连接,共同探讨潮汕如何迈向新的时代;谢琼还参加了一场在祠堂里举办的音乐会,中英文全球直播,让老祠堂中的传统民乐漂洋四海;一个潮汕籍IT精英,放弃深圳高薪工作,返回家乡随父辈学做木工。

    乡村并不是真的回不去的乡村,城市也并不是留不下的城市。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哪里都可以发光,可以发声,可以行动。无须埋怨,无须愤懑,人人都可以成为改变家乡的力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