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我市中小学每天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号召青少年“天天动起来”
“花式”运动点燃校园活力
发布时间:2022-11-15 来源:中山日报


   东区朗晴小学的孩子们在课间跳绳。记者 文智诚 摄

师生同跑、运动打卡、竞技项目大比拼、全校共做座位操手指操韵律操……近年来,中山积极发展素质教育,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机制、规范教育教学、优化资源整合等多项举措,为青少年种下爱运动的种子。

为了推动具有中山特色的学校体育发展体系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前,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出台《中山市中小学生“天天动起来”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各镇街、学校积极响应号召,以创新思维打造出一个个活力满满的校园。

安排财力 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

方案要求各中小学校需保证体育活动时间。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没有体育课的上学日,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40分钟集体体育锻炼;每天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要将上述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纳入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鼓励各校创新体育活动形式。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优化时间安排,充分利用早晨、课间以及课余时间,创新体育活动形式,灵活组织学生开展晨练、大课间、体育竞赛等体育活动。

此外,方案还鼓励各校丰富体育活动内容。重点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促进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的内容为主。鼓励各镇街、各学校大胆探索开展体育活动的新形式、新思路、新内容,打造试点学校,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方案指出,要通过改革体育评价模式,有效促进校园体育运动的开展。建立学生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和学生视力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方案要求,各学校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纳入校长任期目标;各镇街要统筹安排财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学校体育经费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建立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机制,对学校落实“天天动起来”工作进行检查、抽查并通报公布,同时把学生体质优良率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绩效考核。

“花样”体育课  激发学生运动活力

近年来,中山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已出现百花齐放、亮点纷呈的局面。

每天“轻松大课间”20分钟正成为中山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们翘首以盼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在室内和走廊中轻松开展座位操、手指操等“课间操”,缓解学习疲劳。每天下午的“体能大课间”,则安排学生们在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以核心力量、专项技能、综合体能为主的体育锻炼。

实验小学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持续推进的“未来运动家”项目,通过丰富体育社团资源,把攀岩、轮滑、射箭、击剑、体操、乒乓球等多个选修项目纳入学校的选择性课程管理体系,满足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同时常态化组织校园体育赛事,通过常设竞技类、拓展类、展示类活动,做到校园内“周周有赛事,人人能参与”,并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成效。该校连续三年开展全员体质健康监测,测得的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呈递增趋势,优良率提升至70%以上,大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运动干预试点学校,东区朗晴小学也为“天天动起来”制定了个性化方案。“从2018年开始,学校便对体育课程进行了优化。”该校体育老师温刘军介绍道,学校形成了“课上学技能,大课间练技能,活动赛技能”的模式,实现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在小学期间掌握5个必修技能(篮球、足球、定向越野、健美操啦啦操、花样跳绳)和1个辅修技能(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的运动目标。

如果说小学体育运动侧重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那在各中学积极开展的体育运动,则更倾向于竞技与身体素质的提高。从2020年开始,中山市第二中学便将大课间改为师生共同跑操。师生其乐融融跑操的场景,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开足开齐每班每周两节体育课的基础上,中山二中在每周三还增设一节选修的体育社团活动课,以培养运动兴趣为主,并为参加市级体育竞技作准备。该校还首创了校园运动打卡活动,将体育活动分两个时段进行打卡,每天6:00-6:45晨跑打卡,17:15-18:00设置12个项目点位打卡和各训练队的专项项目打卡,打卡内容丰富,总项目近20项。全校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打卡活动中,每天下午操场上运动的学生满满,整个校园活力满满。

随着《实施方案》各项要求的进一步落实,下一步,中山市各中小学校将发挥创新意识,推进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建设,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写出中山答案。

记者 闫莹莹

◆编辑:龙慧◆二审:阮晨雪◆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