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让思政课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中山推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育人,改革创新构建“大思政课”格局
发布时间:2022-06-28 来源:中山日报


   ▲桂山中学老师余芝给高一学生上思政课。本报记者 文波 摄

近日,东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俊峰走进远洋学校,为该校师生上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课。这是全市“百名书记开讲思政第一课”活动的一部分。今年以来,中山从讲好思政“第一课”开始,通过盘活社会资源,推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育人,构建起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大格局。

■内容灵活接地气,让每一堂思政课都“解渴”

为了打造出让学生们都爱听的思政课,中山充分发挥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家校协同的优势,积极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融通、队伍打通和资源互通。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各行业先进模范走上思政讲台,讲授思政大课。内容灵活接地气的思政课,让青年学生听思政课“甘之如饴”,汲取知识“酣畅淋漓”,大叹原来思政课也可以如此鲜活生动又解渴。

五桂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方英恩走进五桂山学校,以《青春心向党 争做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为主题开讲思政课,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用赤子之心勇担使命;黄圃镇党委书记梁泳辉走进马新中学,以《读懂时间的价值》为题勉励学子们珍惜时间、奋力拼搏冲刺中考,实现人生每一个目标;神湾镇党委书记林伟强到神湾中学深入宣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 共向未来》为题,勉励青年学生,要以梦为马,胸怀远大理想,永远跟党走,争做新时代奋发向上的新青年……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让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更有认同感,更坚定了学子们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首个寒假里,中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少工委、少先队大队为少年儿童安排了全新的寒假生活,政治启蒙、劳动实践、职业体验、人文探寻、科普教育、志愿服务等轮番上阵、精彩纷呈。

南朗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域内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发掘了30户饱含爱国爱党、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等传统家庭美德的“最美家庭”,并举办“最美家庭”分享会暨亲子研学游。思政课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大舞台,让亲子家庭游有所乐、学有所得,既传承好家风,也助力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山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前往中山市红色文化村“里溪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参观中山“联产到劳”改革纪念展。思政教师葛丹丹和李昶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学习,并在现场组织开展了讨论交流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星也寄语青年学子,学习“里溪故事”,更需要努力传承和发扬好里溪的改革精神。大学生要肩负起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立足大湾区、开创新未来、勇担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以身立教作表率,争当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教师

讲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中山市建立健全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思政交流研修机制,定期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遴选首批“百个优秀思政课课例”。加强实践教学,打造融理论讲授、参观体验、现场教学、动手实践、志愿服务为一体的思政实践教学创新课。

目前,已构建市-镇(街)两级网格化思政教师管理体系,以思政学科教研员为首,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市思政课建设交流研讨活动。近日,市教研室中小学德育学科开展中山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课教学线上研讨活动,促进班主任队伍准确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课教学的意义、规范、策略,正确地对中小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市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心教研组还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举行了中山市初中思政教师“强师能、育师德”活动。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夏建军老师引导广大思政教师要加强学习与研究,教学中落实“八个坚持”。思政课科组带头人要起到规划、引领、督促的作用,要以“六要”的标准为目标丰富、提升自己。

中山开放大学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中山一职组织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题研讨会;大南中学在四楼荣誉室召开学校思政课专题研讨会;开发区第六小学召开思政课专题研讨会;中山市东区中学组织青马学员、青马导师、教工团支部代表赴中山市博物馆开展市情乡情教育研学活动,进行体验式历史文化学习……教师们对自我成长严格要求,有着足够的把握、信心和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